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有几艘)

广告位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向世界展示了世界头号制造业大国的战争潜力,“威克斯”级驱逐舰一口气建造了11…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向世界展示了世界头号制造业大国的战争潜力,“威克斯”级驱逐舰一口气建造了111艘,并且有39艘赶在了一战结束前完工。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又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了“暴兵”技能,不过这次“暴”的“兵”不仅有数量还有质量。

一战之后,伴随着《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的签订,世界进入了海军假日时期,世界各列强都收敛了自己的海军建设,但是有一个国家一直不安分,这个国家就是列强里底子最薄的日本。

1938年,伴随着日本越来越强大(因为他们各种钻条约空子),美国海军不得不开始设计新一代的巡洋舰(但1938年并未完全脱离条约束缚,所以克利夫兰级的原型是2艘8000吨级的轻巡洋舰)。然而给美帝带来转机的还是英国,英国因为固守条约,始终认为轻巡洋舰8000吨不变,但他们却解决了152炮的技术问题,使得双联的152得以变成三联152。US NAVY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马上把技术搞了过来,并以“海伦娜”号(“布鲁克林”级)为蓝本重新设计了“克利夫兰”级,所以,克利夫兰级的很多方面都能在“布鲁克林”级上找到影子。

新的“克利夫兰”级虽然是以海伦娜为蓝本,但却将炮塔数量减小到了4个,12门MK16型6英寸火炮,而炮塔正面为165MM,作为全舰最坚固的地方,而且根据欧洲战区的经验,加强了水下下防护,装甲带达到127MM,当然,在10000吨级的轻巡洋舰上实现这些有代价的,其不得不削弱了侧舷和甲板的防护来加强炮塔和装甲带。

1940年,海军部长正式下达了新建舰船计划,其中就包括了9艘克利夫兰级,但随着欧洲战事吃紧(然而这就是太平洋战区所诟病的先欧后亚政策),罗斯福总统不得不亲自下令追加建造18艘“克利夫兰”级(其中10艘为高航速改进型),但海军参谋长会议又指出“克利夫兰”级的航速过于糟糕,在7月末下达改进“克利夫兰”级的综合性能的命令,最终下达的计划中有32艘“克利夫兰”级,然而这些建造计划是分2个计划的,有4艘在FY40计划,其余28艘在FY41计划,其中9艘在FY41计划中改成了“独立”级航母,这也是为了解决1943年美国在太平洋上只有“企业”号一艘航母的燃眉之急。

独立级航母

可惜的是,克利夫兰级并没有多少机会与日本的轻巡洋舰交手,在中途岛海战后,日本联合舰队的境况就已经众所周知了。缺乏航空兵掩护的日本水面舰艇编队实在不是美国海军航空兵的对手,伴随着美国航母特混编队占据了太平洋的主导地位,日本的轻巡洋舰大部分都在航母舰载机的鱼雷和炸弹中沉入海底。

但这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战绩,1942年,“克利夫兰”号参加了代号“火炬”的盟军北非登陆行动,后回到第12巡洋舰分队,参加了瓜岛海战,1943年,跟随TF18参加了伦内尔岛战役的夜间海战,并于3月6日,炮轰了库拉湾的日军机场,后在科隆班加拉海战中协同姐妹舰“蒙彼利埃”和“丹佛”击沉了日本联合舰队的“峰云”和“村雨”两艘驱逐舰,还参加了所罗门海战,新乔治亚登陆战,皇后湾海战,1944年参加了马里亚纳海战,塞班岛战役,菲律宾海海战,最后以冲绳战役收官结尾。

二战是一个变革的时代,航空兵的大规模应用不仅仅影响了战争进程,也影响了舰艇的设计,“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舍弃了轻巡洋舰的“标配”鱼雷却安装了大量的大口径高炮,排水量11800吨的舰体上搭载了6座双联装5英寸(127mm)的高平两用舰炮,毕竟主炮口径也才6英寸(152mm),主炮副炮口径仅仅相差25mm。

关于作者: 鸟叔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