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怎么把锯齿线条变平滑(ps怎么把锯齿线条变平滑一点)

广告位

平淡生活的调味剂,万物皆可ps,点一下玩一年,ps不花一分钱。 视频正在制作中,文章先行,视频后续会跟上,内容…

平淡生活的调味剂,万物皆可ps,点一下玩一年,ps不花一分钱。

视频正在制作中,文章先行,视频后续会跟上,内容如下。

通过前面的小课堂, ps的主界面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所以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文档和一些其它的的知识,向着玩转ps之路进军吧。

首先我们先了解两种概念,一种是像素,一种是矢量。由于刚开始不适合讲得太复杂,特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查一查,这里先简单讲一下。

这是AI里面的图形正常大小

放大到2400依旧那么圆润平滑

这里是用ps简单弄了个类似的图形,然后放大到1300后可以看到小格子了

首先是矢量,它的优势是不用考虑分辨率参数和图像大小参数,只需要考虑制作的内容就行了。矢量的图形是由最基本的点和线构成的。然而不管是点和线,还是连起来变成的矩形,圆形,多边形等形状,它们都是计算机的数学公式下的产物。简单来说,矢量的东西会根据有规律的数学坐标以及公式,来智能计算出被改变后的内容。

所以制作出来的内容无论怎么放大它,缩小它,扭曲它,它都能保持清晰。并且不会出现像素图形放大后的锯齿,毛边,它的线条是非常平滑和柔和的。我们在使用ps的时候,也会用到矢量的工具。比如用钢笔工具来专门抠一些边缘顺滑没有锯齿的内容出来,这个后续讲钢笔和形状工具的时候会了解到。

矢量比较常见的用途是拿来做LOGO,艺术字,一些美术插画等。甚至在做图例,工程设计图等也能看到它的身影。利用其规律的线条以及填充颜色,再配合放大,缩小,扭曲变形不会模糊的特性,效果会很好。

缺点是颜色的过渡,也就是需要还原现实场景细节的话,制作起来会非常的麻烦。真让我们利用矢量软件去做一个逼真的真人,或者逼真的山水风景等复杂内容出来的话,估计会累个半死。有那个时间我们不如直接拍个高清照片哈哈

而像素的话,我们先用ps打开电脑上的图片来直观地了解一下吧。首先我们打开一张普通的图片,按Alt键+鼠标滚轮把图片放大。当放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开始出现很多小格子,并且这些小格子上面有各种各样的颜色。通过这一个个带颜色小格子的排列,最终拼成我们所见到的这张图片。当然,像素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肉眼是识别不出来的,我们先简单地将像素理解成可以自由更改颜色的小单位就行了,一个小颜色格子就是一个像素。

而正是因为有如此多可以自由更改颜色的小格子,所以像素的优势是能够很轻松地做出非常丰富的细节过渡,使画面更加地逼真,且风格多变。它作为很早就出现,并一直延伸至今的古老存在。对图片的处理不管是调色还是做细节,手段都非常的多,非常的灵活。它能够做到很多矢量目前还做不到的丰富效果,这个后续我们会慢慢了解,感兴趣的可以查一查。

它的缺点是需要考虑分辨率和图像的大小,如果一开始没有设定好它们。等做完内容之后,如果只是把内容变小的话,问题是不大的。但是,当你完成内容后,觉得图片做小了,想把图片的尺寸变大的时候,图片就会变得模糊。可以说,基本没救,得重做了。

至于为什么?简单来说一张图片如果只是改小的话,计算机只需要去掉一部分图片它原本就有的像素信息,进行一些精简就行了,所以看上去是没多大变化的。也就是拿一段文字,让你用一句话,或者几句话去概括,不会觉得很难。

但是放大的话,因为图片它原本没有那么多像素信息。所以计算机就会在图片原有的像素上计算,无中生有地插入像素信息,相当于打肿了脸充胖子。因为计算机无法做到智能补全放大后缺失的细节上的像素,所以我们强行放大图片后的照片就会很模糊,并且模糊程度取决于放大的程度。也就是随便拿几个字让你写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具体看你放大到多大。

所以一般来说,想要作品符合大小又保持清晰的话,几乎只有重做这一条路,选择的时候需要谨慎哦。但是也不要想得太过于复杂,下一节会详细讲分辨率和尺寸大小的关系,这节主要讲像素和文档的其它设置。

举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看到像素存在的小例子。比如我们常见的电视,或者电脑显示屏等那些比较大的屏幕。不过记得先把亮度调低点,太亮的话凑近看会伤眼睛。调好亮度后仔细看,就能看到那些带有颜色的像素小格子了。实在看不清可以拿个放大镜,不然看的时候会有点斗鸡眼。至于为什么通过这些像素格子就能产生那么丰富的彩色画面,我们讲颜色的时候会详细讲到,这里简单了解一下。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文档的参数设置快捷键Ctrl+N打开新建文档的窗口,我们来进一步看看新建文档里面都有些什么门道吧。

首先是第一项,名称,我们可以根据内容给文档起个名字方便查找和使用。当然,我们也可以先做内容,等保存的时候再起名字也是没有问题的。

紫色剪贴板,青色自定义预设,黄绿不同用途的预设,红色是制作同系列图片时候用的

接下来是第二项,文档的类型。也就是预设咯,旁边也能看到载入和删除预设的选项。点击进去发现第一个剪贴板是灰色的,说明条件不足无法使用。那它的使用条件是什么呢?很简单,我们只需要采集到图片的大小数据提供给它,就能满足使用条件。

我们随便找一个能截图的软件,比如微信,qq,浏览器等。使用软件自带的截屏功能截取任意大小后,可以看到下面有个小勾,鼠标停留在上面显示复制到剪贴板。点击它,然后回到我们的ps,可以发现ps已经自动使用了剪贴板这个选项,并且还把截图的大小参数给填好了。填好的数据和截图的不差分毫,准确又方便。

还有就是当你打开了图片或文档,在预设的下方可以找到对应的图片或者文档的名字。点击它就会自动填好和图片一样的大小数据和分辨率,方便做一样大小和分辨率的同系列图片。

当然,我们也可以直接选择ps预设好的,比如我们熟悉的国际标准纸张A4纸。选择它后,同样也会自动填好大小和分辨率的参数。文档的大小和分辨率的关系下一节再说,我们接着往下看。

除了ps自带的选项,我们也可以新建或者删除自己设置的预设。填好大小和分辨率后,点击存储预设。第一项依旧是让你起名字,下方还有复选框让你勾选需要的设置。如果没有特别的需要,一般保持默认的全勾就行了,不用管它。

把常用的参数设置给保存起来,这样下次新建文档的时候。只需要从里面挑选一个,然后按一下回车或者点一下确定,就能快速创建出常用格式的文档了。根据自身的需要可以多设置几个,工作的时候会更便捷。当设置错了或者有不想要的预设时,在预设里找到并选择不想要的预设,然后再点一下右边的删除预设就行了。

再往下是颜色模式,点击展开后有五种颜色模式可以选择,位图,灰度,RGB,CMYK,LAB。我们暂时只需要记住最常用的RGB模式和CMYK模式就行了,其它的颜色模式后续会有小课堂专门讲。

简单来说,我们常见的电视,电脑显示屏,智能手机等只要是能发彩色光的数码产品大多都和RGB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哦。RGB是光的三原色,是组成光的三个基本颜色RGB分别是Red红色,Green绿色,Blue蓝色。相信小伙伴们应该听说过吧?

也可以简单理解成我们的电视,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屏幕,由很多个可以控制红,绿,蓝三种颜色混合的发光小灯,布满了整个屏幕。通过小灯们各自控制三种颜色的不同组合,就能够产生我们所看到的丰富色彩画面了。

而在用于打印还有印刷产品的制作时,会很经常用到CMYK这个颜色模式。CMYK的颜色分别是:Cyan青色或者可以叫它水天蓝,Magenta品红色或者可以叫它洋红,Yellow黄色,还有Black黑色。至于为啥不叫CMYB,因为RGB作为颜色界的老长辈,蓝色Blue把B给占了,为了不弄混,只能取个K了。颜色模式后续会详细讲到,这里先简单了解一下。

在颜色模式右边那里有个8,鼠标放上去停留一会儿,提示我们它叫位深度。8代表了拥有2的8次方的亮度级别,数值由0~255,也就是256种发光级别。

RGB模式里的每一种颜色都有256种发光级别。也就是说,拥有的混合组合能够去到256x256x256=16777216种色彩的组合,一千六百多万已经足够满足我们人眼能识别的所有颜色了。至于16和32的算法也是一样的,但那些拥有更加丰富的色彩组合的位深度,一般都是摄影师等那些有高需求的专业人士才会去使用的。

所以我们只需要知道我们常用的RGB模式和8位的位深度,它能满足我们绝大部分的日常创作需求就行了。印刷有关的工作,就把RGB改成CMYK,无需考虑太多。

再往下看是背景内容,展开后第一个是白色。前面新建文档玩的时候,都是用的默认的这个白色,简单理解成可随意涂鸦的白纸一张,下面的黑色同理。而背景色,可以理解成背景的颜色,也可以称它为底色。举个比较常见的例子,户外拍照用风景来衬托人物的时候,风景扮演的就是背景这个角色。

既然都提到背景色了,顺便简单讲一下前景色和背景色吧我们看向左边工具栏的下方,或者右边的面板上方,两边都可以看到一黑一白的两个小方块。鼠标的光标在上面停留一下,可以看到它们分别叫前景色和背景色。可以将它们简单理解成两个非常便捷,可随意调用颜色的颜料盒。

接下来我们把目光看向工具栏,黑白小方块的上方还有个小型的黑白小方块。我们把鼠标的光标放上去会显示默认前景色背景色,快捷键是D。

不换一下颜色的话,按D键是看不出效果的。我们先点一下前景色和背景色,在各自的拾色器随便选一个颜色点击确定。经过简单的颜色更改后,我们按一下D键看看有什么效果?可以发现刚才换过颜色的两个小方块上面的颜色,直接变回默认的纯黑前景色和纯白背景色了。

我们看向右边颜色面板上的黑色前景色小方块,为什么说是黑色?因为旁边的RGB三色数值都是0。可以理解成在漆黑的房间里把灯关了,一丝光芒都没有进入到我们的眼中,所以黑咕隆咚的。而点一下激活白色的背景色小方块(颜色小方块上面仔细看,有个发光的小框。小框框住了谁,右边的颜色滑块就是控制谁的。在有亮框的情况下点击一下就能弹出拾色器,没有亮框的话,得点两次。第一次点击是把框点亮,第二次点击才会弹出拾色器)可以看到RGB三色的数值都拉满了,都是255。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当三个颜色都是最强的发光级别的时候,三种光混合起来就是我们的纯白色,它代表了最强的发光,白光。这里简单了解一下,具体讲颜色的时候会再详细地说。

至于为什么我要重点提一下纯黑和纯白?因为后续会讲到一个叫蒙版的神奇功能,它和纯黑和纯白的关系很大,但今天暂时先知道颜色的纯度也是ps里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就行了

回到我们的工具栏下方,恢复默认黑白按钮旁边还有个向左拐向下拐的奇怪按钮,鼠标放上去显示切换前景色和背景色,快捷键是X。也就是当我们按下X键之后,前景色和背景色就会互换颜色。友情小提示:恢复黑白和切换颜色它们两个的作用非常大,后续不管是画画还是使用蒙版时,都会经常用到它们,需要记一下。

前景色可以简单理解成画笔工具的颜料,前景色什么色,画笔画出来就是什么色。而背景色呢,需要我们的橡皮擦工具帮忙介绍一下了。

ctrl+j便捷复制

首先我们在图层菜单的新建分支那里,找到通过拷贝的图层这个选项,后面有写快捷键Ctrl+J,可以先理解为复制一份原图的意思。每当我们在准备进行处理图片的操作之前,记得先Ctrl+J复制一个备份,养成良好的习惯,至于为什么,后面会慢慢了解到。

接着我们点击橡皮擦工具,快捷键是E。然后把右下方图层面板那里写着背景的那个图层,它旁边的小眼睛给关了。把小眼睛关掉这个操作,可以理解成把图层里的内容给暂时地隐藏了起来,而并不是删除了。当需要的时候我们再次点亮小眼睛,就会显示回来了。鼠标放在上面显示图层可见性,简单来说小眼睛是控制内容的显示和隐藏的开关。

然后瞄一眼那个写着拷贝的图层有没有被激活点亮,图层亮起来就代表当前的图层被激活。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能对被激活图层里的内容进行编辑与修改,跨层需要设置上的一些改动,这个后续会了解到。

右边背景图层的小眼睛先关掉,并确认是否激活复制的图层

右边复制图层的小眼睛关掉,并确认是否激活背景层小眼睛

接着我们用橡皮擦工具在画面上随便擦一擦,出现了灰白斑点的内容。这个需要记一下,因为一会儿背景内容的透明选项跟它有很大的关系。

当内容被擦除后,也就是内容有透明度信息时,就会以这种灰白相间的斑点内容来表示。毕竟完全透明的话,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会很容易让人忽略,甚至遗忘。所以有必要用某种方式提示我们,它是透明的。

直接点击找到透明度与色域

快捷键再去找透明度与色域

我们可以在编辑菜单的最下方找到首选项,在展开的分支里找到透明度与色域。或者按快捷键Ctrl+K打开首选项,同样能在左边找到透明度与色域。

首先看第一项网格大小,就是代表透明区域的斑点大小,或者说斑点的密集程度。如果选择无的话,就没有提示的斑点,完全变成白色了。

没有斑点的透明提示的话,和白色的图层放一块的时候,会非常容易搞混掉,所以不推荐选无哈。而网格的颜色除了ps自带的默认的那些预设,也可以选择自定颜色,这个根据个人喜好随便设置就行了。反正它的存在只是为了提示我们,它是透明的,警示用的。当打印时或者发网络上的时候,它是不会出现颜色斑点的,所以我们可以放心设置。

接下来我们关掉拷贝图层的小眼睛,点亮背景图层的小眼睛,然后点击激活背景图层。接下来把背景色随便调一个颜色,就红色吧,比较明显。然后用橡皮擦随便擦一擦,可以发现,背景色是什么颜色,用橡皮擦擦完后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和刚才擦出透明内容的情况不一样呢?因为背景层和背景色是挂钩的,用橡皮擦再擦的话就会露出底下的背景色了。关于前景色和背景色暂时先了解到这,后续会慢慢了解更多。

透明层

回到文档内容选项,选择透明的话点击创建出来后,整个文档的内容都是透明的。由于没有像素信息,所以新建出来后,并不会有背景层。一般我们新建文档,或者打开图片都有一个背景图层的,但它是个例外。

而选择其它,跟白色和黑色那些一样咯。在弹出拾色器选了什么颜色,新建出来的文档就是什么颜色。关于新建文档的背景内容选项大概就先讲那么多。

最下面的高级选项,颜色配置它和色域有关。色域越广,我们可以选择颜色的范围就会越大,颜色就越丰富。但我们日常使用没必要去搞到那么复杂,那么专业,颜色够用就行了。如果没有特别的需求,填好尺寸大小和分辨率后,那里显示什么就用什么,不用动它。有特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深入地查一查。

下面的像素长宽比,日常使用的话同样不用动它。因为电脑上,网络上等很多都是默认的方形像素这个比较常用。除非有特殊的设备使用需要,否则使用默认的方形像素就行。

我们同样稍微了解一下,前面也说过图片在放大后,显示的像素长得像一个个四四方方的格子对吧?一般常见的像素长宽比的宽和长的比例是1:1,所以看上去才会四四方方的。但在别的设备上的像素,根据不同的用途,宽的比例不会改变,但长的比例却会发生改变。

比如大尺寸的液晶电视,或者电影院的银幕等不一样的设备凑近看。可以发现上面的像素格子,不像我们电脑上看到的那么四四方方了。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影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查一查。

虽说不是所有的设备上的像素长宽比的比例都是1:1,但即使比例变了,像素它依旧是像素。它的作用依旧是利用不同颜色的小格子们排列起来,拼出丰富的画面内容以供我们观看。

找到自定义像素长宽比

更改像素百分比窗口

被拉长的小猫

放大后的小猫眼睛

我们实际操作看一下,随便打开一个图片。点击视图菜单,找到像素长宽比这个选项,在展开的分支找到自定像素长宽比这个选项。旁边还有删除和复位,我们熟悉的老朋友了,预设功能。底下还有和刚才新建文档时,下面的像素展开后的预设选项,但先不管它们。

我们点击自定像素长宽比后,会弹出存储像素长宽比窗口。这意味着设置好后,就会新建成预设。名称不管它,下面的因子才是重点。根据不同设备的使用需求,我们可以更改像素的显示比例,比如像刚才看到的0.91和1.33等那些比例的预设。这里我们选择输入大一点的数值,会比较容易看出效果,比如我们输入个2。点击确定后发现图片被拉成长方形了,按Alt+滚轮放大后可以看出像素的比例变成了刚才设置的1:2,变成由了一个个长方形的像素所组成的图片。

Ctrl+Z撤销一下上一步的操作,我们再次点击自定像素长宽比,这次我们输入很大的数字,来查看可以设置的数值的上限与下限。输入999然后按一下回车,可以看到它弹出一个警告,提醒我们只能设置0.1到10的的数值。

根据不同的设备的使用需要,我们可以自定义像素的比例,关于像素的长宽比暂时先讲到这。还是那句话,除了有特别的制作需求,否则高级那里一般不用动它们。

好了今天的课程到此结束,下节课讲文档大小和分辨率的关系,我们下期见,拜拜。

关于作者: 鸟叔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