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升本哪些专业好(专科升本哪些专业好)

广告位

“都啥年代了,你还土木?你这选的学校我都没听说过!” “人家都说上大专就是学个手艺,打灰不是手艺?再说了,你没…

“都啥年代了,你还土木?你这选的学校我都没听说过!”

“人家都说上大专就是学个手艺,打灰不是手艺?再说了,你没听说过就不是好学校了?你才吃过几袋盐?”

这场父子争吵,发生在2023年3月中旬某天。起因是小杨的堂妹参加了广东春季高考,成绩是并列全省4095名,能上的学校属于大专。堂妹的母亲,也就是小杨的小姑在家族群“杨家将”里发布了这个重要消息,号召全军将士来给宝贝女儿选专业。

作为家族里的长兄,老杨积极响应,立刻列了一个备选清单,依据呢,就是当年给小杨报志愿时的思路,还约小杨一起合计。小杨看到清单,不由眼前一黑。

老读者都记得,当年小杨就是走土木路线的。可是时移世易,老套路未必适用于新形势。为了真能帮助到堂妹,小杨灵机一动,许唐扬这里一定有最新的观察。

他还真问对人了。

许唐扬正好在研究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在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变量,包括哪些地区大专生就业比较好、哪些职业院校最有实力、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大专生等,都是未来的大专人做规划时需要考虑的因素。现在我们就从头说起。

1998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起草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拉开了新世纪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序幕。在文件的50项重点任务中,广为人知的可能是第30条:“为使更多的高中毕业生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2000年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总数将达到660万人”。

但实际上,影响更为深远的可能是紧接着的那句话:“招生计划的增量将主要用于地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从此,高等职业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专生,在数量上支棱起来了。

2000年,国务院调整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审批手续,将高等职业院校的设置审批权下放给省级人民政府,教育部只对审批结果进行备案。于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数量自2001年起进入了连续四年的“狂飙”阶段。那一年,通过合并、转设、新设等多种途径,教育部公布了194所新增的高等职业院校。2001到2004年间,全国平均每年新增高职院校172所。

2001-2004年各省新增高职院校数量

不难发现,东部沿海地区是世纪之初高等职业院校的“狂飙”主力军:688所新建高职院校中,有280所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这不仅仅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实力的体现,也反映了东部地区对技术型劳动力的真实需求——2004年的富士康在大陆的厂区只有6个,其中4个都在东部沿海地区(另外2个在郭台铭先生的老家山西),今天我们熟知的郑州富士康,在当时还没有规划。

从2005年开始,高职院校的建校速度呈断崖式放缓,由前一年的新增139所下降为新增44所。就算把2004到2021年全国新增的高职院校都加在一起,也没能超过世纪之初的这场“狂飙”。

高等职业教育的扩张使得更多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四年“狂飙”的后劲儿也开始逐步显现。2006年,原国家人事部在官方网站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指出:“专科生的需求比2005年吸纳的专科生数有大幅下降,降幅达39%,预计专科生就业走势将呈现下滑趋势”。

需求下降了,怎么办?

为了“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2006年,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参照本科院校“985”“211”工程的模式,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立项的27所高职院校基本都是当时全国高职院校的“顶流”,包括最早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天津职业大学,已升格为职业技术大学(应用本科院校)的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中国近代官办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的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民政职业教育的最高学府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以及近年来知名度更高的“职校小清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几乎可以看做是高职院校的“双一流”计划。首批入选的“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大部分都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立项学校,能够得到“双高计划”和“示范校”双重认可的高职院校,也可以被认为是全国最顶级的职业院校。报考这些学校,好好学手艺,就业可能不用太操心。

各省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问:没入选“双高计划”的学校就一定很差吗?

并不一定。

许唐扬的研究发现,无论学校是否入选“双高计划”,毕业生的竞争力差距并不大。

以小杨堂妹所在的广东为例,全省共有93所高职院校,其中入选“双高计划”一、二、三、四类的高职院校有13所。我们把2022届广东全省高职毕业生的观察窗口设定在2021年7月到2022年12月之间,发现“双高计划”学校的毕业生与没有入选“双高计划”学校的毕业生获得面试机会的概率相差不多,在学生获得的所有面试机会中,由招聘方主动邀请的比例也都是四成有余。

肯定有人要问,非“双高计划”院校的学生竞争力并不差,那民办院校和公办院校之间是否存在差距呢?

还是以广东省2022届高职毕业生为例,我们发现,高职公办校和民办校毕业生在毕业前后一年半的时间里,平均获得面试机会的概率还是很接近,“老板主动邀请”的比例接近半数,同样没有显著差别。

所以,高职院校是不是有“头衔”、是公办还是民办其实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并不大。

说到这里,小杨堂妹可以放心一点,既然选了职业教育这条路,就不需要太迷信什么学校名气,求职的时候起点都差不多,专业实力才是一切。

“去冷门学校的热门专业,还是去热门学校的冷门专业”对于本科同学来说确实是个问题。但对于专科同学来说,相比于学校,专业以及对口的行业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更为重要。

从2022届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求职情况来看,热门行业“对口”的同学们都能取得不错的薪资,非“科班”同学想要实现“转行”并不容易。以新闻、艺术、美术类专业同学对口的影视传媒行业为例,“科班”出身的同学在本行业每获得2.5次面试机会,非“科班”同学只能获得1次。互联网行业也是如此,计算机类专业的同学获得的面试机会是非计算机类专业同学的4倍。

行业与专业大类对应下的高职毕业生薪资指数

跟着许唐扬研究了大半天,小杨发现老杨说的“上大专就是学个手艺”并没有错,而且专业间的壁垒也是客观存在的,但行业周期的存在决定了老杨的“打灰论”完全不合时宜。所以,小杨诚诚恳恳地给堂妹讲了一遍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并和堂妹商量了三条选专业原则:

首先,避免华而不实。最近这些年,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一些听起来“高薪且美丽”的专业,吸引了无数少女少男的心。但究其本质,“高薪且美丽”的专业往往缺少核心技能,很难获得长远的职业发展。尤其部分专业是人尽皆知的“吃青春饭”——华而不实,不是教育的目的。

其次,从兴趣出发。选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是把学业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大专的学习往往要靠自己,而不是靠老师督促。如果对专业失去兴趣,学习的过程就是浪费时间。而且,只有兴趣才能让知识从书本走到现实。多数高职类专业强调动手能力,这对于前12年都坐在教室里的“花朵”们来说可能比较困难。如果对自己的真实兴趣拿不准,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从“喜欢的东西”入手,寻找一些能够让自己快乐且充实的目标——喜欢喝咖啡,也可以研究一下咖啡豆是怎么种出来的。

最后,把专业和城市需求结合起来看。比如,先确定自己毕业后会长期发展的城市,然后看看意向城市的支柱型产业是什么,这些产业有哪些工种,都在招聘什么岗位,这些岗位在招什么专业的人才,然后再去倒推一下自己可以报考的专业。小杨堂妹所在的广东本就是一个重视职业教育并且遍地都是工作机会的省份,分析招聘需求的话,有很多现成的资料可供参考。当然,也可以去看看从事这些具体岗位的人鲜活的故事,或许可以收获更多共鸣和启发。

我们在2022年做过很多大专人的职业故事,包括“大专人,大专魂,大专也是人上人”这个口号的首创者。有的大专人一进校就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目标,有的大专人选择了对口专业进厂,有的大专人获得了职业技术大赛奖项,也有人通过创业实现人生梦想。

小杨最后告诉堂妹,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做出最好的选择。因为很多走了弯路的人,共同点都是在懵懂期里待的时间太长,或者随波逐流,不能果断取舍。

关于作者: 鸟叔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