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升本政策有哪些(高职升本有用吗)

广告位

又是一年毕业季。各地高考成绩发布后,一年一度的高校招生宣传“大战”也如期而至,一些招生批次靠后的高职院校更是铆…

又是一年毕业季。各地高考成绩发布后,一年一度的高校招生宣传“大战”也如期而至,一些招生批次靠后的高职院校更是铆足了劲招揽考生报考。今年在这些高职院校的招生宣传中,除了按照惯例向考生和家长展示校园环境、师资队伍、就业出路等优势,还出现了将高“升本率”定位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现象,甚至有学校做出“‘升本率’超六成”的“硬核”宣传,以吸引更多生源。对一些考生和家长来说,高“升本率”也确实切中了他们的需求,成为其选择学校和专业的主要标准。

学校宣传当然可以各显神通,学生考学也需尊重个人自由选择。但这当中值得思考的是,原本定位于培养“面向基层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怎么成了通往本科学历的“中转站”?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从主观上讲,这源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刻板印象,源于求职市场和社会观念中崇尚学历的思想倾向。一些高职院校之所以着重打造“升本”亮点,也是为了迎合考生与家长的需求。虽然这两年,一些高职专科院校转设为职业本科学校,但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仍是专科。“考不上好学校的才会去上职校”“职教学生将来不好找工作”等观念普遍存在,于是为了就业也好,为了面子也罢,不少职校学生和家长愿意花大力气“升本”。从客观上看,近年来,不少地区扩大“专升本”招生计划,更多高职专科院校学子有了学历提升的机会。一边是社会上对高职院校和职教生的“不看好”,一边是更多的“升本”机会,一些高职院校也就顺水推舟,以“升本率”高来吸引生源。

不过无论学校宣传得多热闹,填报志愿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考生和家长还是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理性分析。对于学有余力、有明晰职业规划,而且拿到本科学历确实是实现自身规划之必要条件的学生来说,学校“升本率”高确实可以作为选择志愿的标准。但也应擦亮双眼,看看这些宣传里有没有“水分”。“升本”并不是一些学校宣传的那么轻松,就拿在招生宣传中声称“‘升本率’超六成”的某高职院校举例,有业内人士通过比对该校当年新生录取总数与今年“升本”人数,推断该校所谓的“升本率”只是“报考录取率”,实际“升本率”大致为1/3,并没有宣传中所说的那么高。而且除了“升本率”,学校校风、师资等其他方面条件也很重要,需要综合考虑。

同时也应看到,“升本”并非是每位职教生的最优选择。如果不顾自身情况,把精力都放在“升本”上,耽误了学习专业技术,最后很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尤其是对一些经济条件不太好的考生来说,如果硬要“打肿脸充胖子”考本科,不仅会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而且对求职竞争力的提升可能也并没有想象中的效果。反观现在的就业市场,高水平技术人才持续稀缺,“技工短缺”“招工难”等字眼频频见诸媒体报道,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相比,求职未必没有优势。就拿前不久引发广泛关注、在清华大学当老师的职教生邢小颖来说,职校毕业后,她以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被推荐到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任教,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为本科生讲授实践课。所以考生在选择志愿时,也不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当前不乏一些办学质量上乘、密切对接就业市场需求、毕业生就业出路好的高职院校,也是一种很好的求学选择。

当然,支持有意愿、有条件“升本”的学生深造是好的,高职院校不是不能对学生“分类分层”培养。但究其根本,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点还是应落在培养学生提升职业技能上。如果这种将办学重心放在“升本”上的院校多了,让高职院校成为高中应试教育的延长,那无疑背离了我们发展职业教育的初衷,也会影响到学生获得完善的职业教育、学好一技之长。

对高职院校来说,吸引更多生源报考,当然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一种方法。但更重要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高职教育办学质量上。据笔者了解,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硬件设施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等短板客观存在,开设的一些课程重理论轻技能,学生不爱听,也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为此,近年来政策支持投入力度都不小,高职院校亦要给自己找准办学方向与定位,不能变成普通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而应密切结合就业市场需要和自身特色,秉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办学方式,真正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职教学子打造学有所用、大有可为的广阔舞台。(侯馨远)

关于作者: 鸟叔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