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mba教育起步很晚,体制内mba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广告位

中国的MBA教育起步很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80年代开始学习和引进美国的MBA教育。直到1997年,在国家经贸委的支持下,中国开始了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的在职MBA学位招生,并

中国的MBA教育起步很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80年代开始学习和引进美国的MBA教育。直到1997年,在国家经贸委的支持下,中国开始了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的在职MBA学位招生,并实施了MBA入学全国联考。而时直今日,MBA在国际上的发展势如破竹。

截至目前,经历整整27年发展,中国MBA招生院校由最初的9所发展壮大至近230余所。近年来MBA学费快速增长,学校招生人数不断扩大,在职研究生纳入统筹管理,MBA成为关注的热点。

今天特意整理了一系列的数据,让大家能更深层的理解MBA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1、一线城市学员人数多,女性学员占比大

而对于区域,一线城市(北上广深)报读的学员会比其他二三线城市人数多。沿海比内陆城市多,而其中华东地区更加注重MBA。其中男性比女性多,但在2019年,更加偏向于女性化。

2、学员年龄年轻化

数据显示年龄分布在30—39岁之间比较多,其次是20—29岁和40—49岁,从这一数据来看,MBA逐渐偏向于年轻化。

3、80%MBA学员对MBA教育持认可态度

调查数据显示,54%的被调查者对MBA教育比较满意,28%的被调查者非常满意,仅有7%的被调查者认为攻读MBA低于其预期。

4、八成学员认为攻读MBA对职业发展有所帮助

调查显示,31%的MBA学员认为攻读MBA对其职业发展帮助很大,48%的学员认为攻读MBA对其职业发展比较有帮助,仅有17%的学员认为对其帮助有限。

5、报考MBA首要目的是什么?

调查中,有48%的MBA报考者为了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而选择攻读MBA,另有39%的报考者为了提升学历而选择攻读MBA,也有少数报考者为了改善薪资待遇、拓展人际关系或学习知识而选择报考MBA。

不过,抱着学习知识的初衷选择攻读MBA的人群仅占总调查人数的2%。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和提升学历是大多数报考者选择攻读MBA的首要目的。

6、薪酬之间的变化

如图,所有被调查人群中,有37%的人在攻读MBA后薪酬涨幅在5%~30%之间,22%的人薪酬涨幅在30%~50%之间,同时也有一定比例的人认为攻读MBA后薪酬几乎没有增长,这部分人数占比达24%。

也有一小部分人在攻读MBA后薪酬涨幅在100%以上,占比达11%;涨幅在50%~100%之间的人数较少,占比4%;另有2%的人认为攻读MBA后薪酬不但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不过这部分人数相对较少。

通过以上的数据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职业人还是很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去念MBA,他们通过MBA系统的学习,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技能,就连升职加薪都是无可厚非。

7、MBA拥有的商业化和国际化

所谓体制内MBA,是指需要考生先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即联考(也有称统考),考分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分数线后,才有资格参加之后的院校MBA复试,复试通常包括面试和笔试。另外,很多MBA院校实施了先面试,再参加联考,过线后补考笔试的方式。简而言之,体制内MBA就是需要参加全国联考的MBA项目,最显著的特点是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MBA学位证书以及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除了我们常说的体制内MBA,另一类是不需要参加联考的“体制外MBA”,通常是与香港、台湾以及国外商学院合作办学的项目或国内独立办学项目,毕业后可以获得海外硕士学位证书。不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MBA项目,基本采取了相同的在职学习方式,学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两者的教学质量不能因为有无学历证书而简单判定。

有较强名校情结的人对于名校的选择也是很多在职人员选择国际MBA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国际MBA的院校都是国外的超级名校,还主要是因为对于在职人员来说可以免试入学,因此用来满足自己名校情结同时还能获得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是再合适不过的途径了。譬如:新与成商学院——瑞士欧洲大学(EU)在职MBA、波兰热舒夫信息技术与管理大学EMBA、亚洲城市大学在职MBA等等学校。

MBA本身就是应用型的专业管理人才教育,不需要泡在实验室做理论研究,外部资源调用的越好,学生进行商业实践的机会就越丰富。靠近外部资源,这是商学院在管理教育市场化和国际化方面做出的努力,也是全球管理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面对上述两种不同的MBA培养模式,申请人应根据自身情况,权衡利弊后再做决定。

关于作者: 鸟叔

为您推荐

广告位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