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说咱家乡好(谁不说咱家乡好的歌)

广告位

◇ 夏楠 仲夏,骄阳似火,城市的喧嚣更使人暑热难当。文友肖老师提议去他的家乡金口街南阳村避暑郊游。“西塞山前白…

◇ 夏楠

仲夏,骄阳似火,城市的喧嚣更使人暑热难当。文友肖老师提议去他的家乡金口街南阳村避暑郊游。“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他笑道,“我的家乡就如这般闲适静美!”

我们一行七人带着憧憬,一路欢笑,驱车来到南阳村。村口,一棵油桶粗的大树巍然挺立,宛若一位掀髯而笑的长者静候宾客。

“这是一棵300多年的古树,本已枯死,三十多年前,一记春雷后,它又抽出新芽,焕发了生机。”肖老师指着大树说道。

前方,几栋小楼像躲猫猫的孩子,露出半个脑袋,飞檐黛瓦掩藏在青山绿树之间。路旁,一方荷塘秀色可餐,密密匝匝地盛开着红白相间的荷花,硕大的荷叶像撑开的碧伞,高高低低,殷勤地为花儿们遮蔽骄阳。山雀在林荫间鸣唱,白鹭在荷塘上飞翔。

一位耄耋老者挎着一篮新采摘的莲蓬,边走边剥。

“叔!”肖老师疾步上前打招呼。

老人是肖老师的本家叔叔,也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见到我们,肖大爷非常高兴,把竹篮里的莲蓬一个劲儿往我们手里塞。新采摘的莲蓬脆脆甜甜,清香沁人心脾。

“我们南阳村是很有故事的……”肖大爷很健谈,对本村的历史渊薮、先贤名人、故事传说如数家珍。

据肖大爷介绍,400年前,南阳村先人从江西迁徙至此,参悟《周易》“山南水北为阳”,遂以“南阳”为村名。南阳村东南紧依鲁湖,西靠金水河,北傍新河,四面环水,世代以捕鱼为生。解放前,这偏远闭塞、交通不畅的南阳村茅屋土房,人烟稀少。村内丘岭连绵,水田低洼,且无堤坝护围,“十年九灌九不收”。每年雨季,一遇涨水庄稼全部淹死。当地流传一句俗语:“养女莫嫁南阳咀,菱角开花就摘起,菱角摘完割蒿米,蒿米割上岸,杵着双棍去讨饭。”因贫穷,周边的女子都不愿嫁入南阳村。

“现在可不同了,她们都争着嫁到我们南阳村呢!”肖大爷咧开嘴哈哈笑着,边说边又递给我们几个莲蓬。

“感恩党,感恩祖国!改革开放后,南阳村旧貌换新颜,兴修水利,筑堤垒坝,不足500户的村子,耕地就有2000多亩,林地、水面各有1000多亩。村里兴学重教,飞出了一只又一只金凤凰。现在能人回乡,大力发展特色种养,稻谷、湘莲、鳝鱼、虾……那可都是杜十娘的箱中物——件件是宝啊!哈哈,大家的荷包都鼓起来了。”

正聊着,迎面走来一个年轻人,步履铿锵。肖老师介绍,他叫肖飞,是名转业军人。推进新农村的发展急需一批有活力、有见识的年轻人,他毅然辞掉了市内的高薪工作,回村协助打理村务。

听说我们是来消暑的,肖飞笑着说:“你们来对了!我们这里远离城市喧嚣,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作为鲁湖生态小镇的主打村,这里不仅是鱼米之乡,还是有名的长寿村。八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多得很,现在国家政策好,老人们不愁吃不愁穿,乐呵呵安享晚年。”

一上午,我们静享清凉,欣赏湖光山色。临近中午,肖大爷盛情邀请我们去他家吃农家饭。新采摘的湘莲和菱角清炒,刚打起的黄颡鱼同茭白炖汤,土灶的锅巴粥,菜园子里的青椒、豆角、紫茄……大家纷纷赞曰吃出了儿时妈妈菜的味道。

临近黄昏,暮色霭霭,华灯初上,村委会院子里太极、广场舞、腰鼓队……村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南阳村人文拙朴,乡民勤劳朴实、好学上进,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把这个偏远的江南水乡建设得富足祥和。

准备离开了,环顾这葱茏群山、浩渺烟波,肖老师无比深情地说:“这里是我们的根!谁不说咱家乡好!”

关于作者: 鸟叔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