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职业学院怎么样(青岛职业学院和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广告位

今天给各位分享知识,其中也会对青岛职业学院怎么样(青岛职业学院和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解释,如果碰巧正解决了您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不多说各位现在让我们开始吧“

今天给各位分享知识,其中也会对青岛职业学院怎么样(青岛职业学院和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解释,如果碰巧正解决了您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不多说各位现在让我们开始吧

“青岛华夏职业学校上《新闻联播》啦!” “是央视的《新闻联播》吗?”

“当然了,还同步登上了山东电视台《新闻联播》!”

“哇,好牛呀!” 赶快来看看吧!

近日,青岛华夏职业学校接连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山东电视台《新闻联播》。

为什么设置职普融通班? “3+4”办学为何屡创佳绩? 学校如何开展教学? 学生又能从中获得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呢? 小编带您走进华夏,层层揭秘! 职普融通 为升学开辟多元渠道

2016年,青岛华夏职业学校与青岛实验高中合作开设首批职普融通班,班级学生文化课教学由青岛实验高中和华夏职业学校共同负责,专业课由华夏职业学校负责。在完成高一的学习后,学生可以重新选择,是就读普通高中参加夏季高考,还是继续职业教育参加春季高考。职普融通班的成立,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多元化选择。

早在2013年,山东省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将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总开关”,职教高考本科计划增加到5000个,之后屡次增加。2020年,山东作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将职教高考本科招生计划增加到1.5万个。2021年山东春季高考本科计划数在2020年1.5万的基础上再增加0.5万,扩招至两万人,意味着参加职教高考的学生将继续享受红利。

“职普融通班,作为融合性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方面都有根本性的突破。”青岛华夏职业学校校长陈作亮表示:“职普融通班实现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的高度融合,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讲多了一次升学的选择机会,拓宽了学生升学和发展的渠道;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讲,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可以让他们了解职业教育,同时,也可以对自己的职业道路有一个初步的规划和设计,真正实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高度融合。”

目前,华夏职业学校紧跟山东省步伐,已构建起职教、普教并行的高考双轨道,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基础框架,为学生成长拓宽了学业晋升、技术技能提升的渠道,社会满意度和综合影响力不断提升。

“3+4”办学 让职业教育大有作为

“3+4”贯通培养由青岛华夏职业学校与青岛科技大学合办,两校联合制定了“3+4”七年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方案,明确了中职、本科各自的目标任务,细化了课程门次及教学深度。学校遴选、聚合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优秀师资成立“3+4”教研组,落实专门管理,进行集体办公、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确保文化专业基础教学质量。同时,聘请青岛科技大学和行业企业的“名师名匠”走进校园,服务指导“3+4”学生开拓专业眼界、贴近生产一线。在中职三年的培养中,青岛科技大学将“监控+指导+评价”全程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让中职学校的教学标准和管理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与提升,更对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及学科高端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

“‘3+4’培养模式是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一项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索,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角度来讲,‘3+4’办学模式打破了上升的天花板,解决了断头路的问题,实现了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和衔接,从学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职业学校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一样可以培养出高素质、优秀的人才。”陈作亮表示:“‘3+4’办学模式是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更好的服务于人才需求侧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新时代更需要的是这一种学以致用、高层次的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大有作为!”

目前,青岛华夏职业学校“3+4”实现两个100%,一是2013级首届“3+4”至今,五届学生连续100%成功转段到青岛科技大学本科就读;二是2020年首批“3+4”学生100%本科毕业。春季高考文化课状元连续花落华夏,目前两届“3+4”班已有8名学生考取研究生。有学生把选择职业学校“3+4”比喻为,打游戏时get到了更容易通关的隐秘“副本”,上职业学校也能升本科、研究生。

在华夏学校“3+4”的优质办学成绩面前,相较普高学生千军万马挤高考这座“独木桥”,选择“3+4”的学生更像是找到了一条更容易升学“通关”、规避风险的“康庄大道”,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由此稳步攀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显著提高。

现在来看,“增强教育育人的适应性与针对性,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目的已经得到了实现。职业学校学生不仅可以就业、升学,而且可以获得更高水平的发展,这无疑丰富了职业教育的内涵,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更提高了社会、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

关于作者: 鸟叔

为您推荐

广告位

发表回复